从图书管理员到“后现代主义之父”
在我们这个时代,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Bataille,1897—1962)很可能被看成一个谜一样的人。从他的职业来看,终其一生,他都只是个不起眼的图书管理员。可就像很多图书管理员都心有旁骛一样,他实际上还是个色情小说家和诗人。同时,他也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横跨多个学科,从纹章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到哲学、宗教、艺术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对于这样一个人,或许我们只能冠之以“思想家”的称号。尽管他生前并没有享受到这个名头,但从20世纪后期起,随着法国的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鲍德里亚、让吕克·南希,德国的哈贝马斯,意大利的阿甘本,以及美国的苏珊·桑塔格等人对其思想的推介,他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今天,甚至有人称其为“后现代主义之父”。
巴塔耶于1897年9月10日生于法国多姆山省的比隆,四岁时举家迁居兰斯。1916年,他曾参军入伍,但第二年即因肺结核退伍。1918年11月他进入国立文献学校就读。这所学校虽为培养图书和档案管理人员而设,却专注于在历史以及古文献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巴塔耶对历史、人类学的兴趣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培养。1922年6月,他毕业后至国立图书馆任管理员。从此,直至1962年7月8日去世,他的生命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员这个岗位上度过的。这会让人想当然地以为他的生活和思想就像图书馆的一排排书架一样井井有条,事实上完全相反。巴塔耶交游广泛,并热衷于发起和参加各种学术及文艺活动。1924年,巴塔耶与作家米歇尔·莱里斯、画家安德烈·马松相识,后又与安德烈·布勒东等人成为朋友,立即被卷入超现实主义运动。但后来因他与布勒东观点不同,两人不欢而散。布勒东1930年在《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公开对巴塔耶进行了刻薄的嘲讽:
巴塔耶当然对此也不以为然,他认为布勒东脑子进了水。而其实,这一切是因为1929年巴塔耶担任新创刊的《文献》杂志的主编,团结了一批对超现实主义及布勒东有意见的人,并在杂志上发文批评后者。他20世纪40年代又和萨特爆发过同样激烈的争吵。但巴塔耶并不因此而偃旗息鼓,他紧接着参与和创办了《社会批评》以及《阿赛法尔》等杂志。1937年,巴塔耶和朋友还创办了社会学学院。1946年他创办了《批评》杂志。他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了喧嚣,因其早年为了进行一种越界体验,经常涉足色情场所,其妻西尔维娅·玛克丽怒而与其分手,后来西尔维娅嫁给了拉康。这或许是拉康几乎不在自己的著作中提起巴塔耶名字的原因,虽然他们曾一起在科耶夫的黑格尔研讨课堂上同窗共读过。1939年他与丹尼丝·霍兰同居,1943年两人分手后,后者又成为布朗肖的情人。可想而知,对巴塔耶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他感情生活的结束。
《通向巴塔耶》
张生 著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当然,巴塔耶最主要还是通过自己的著述对同时代和后来的人发挥着作用。他勤于写作,从1928年他以笔名出版小说《眼睛的故事》开始,一直到1962年去世前不久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爱神之泪》,始终没有停下自己手中的笔。而在他身后,伽利玛出版社推出了他的12卷本的厚厚的全集。即便如此,还有许多文章没有收入全集。因此,1992年,米歇尔·索亚所撰写的权威的巴塔耶传记的名字即为“在著述中死亡”。
就像情感生活一样,他思想的形成也相当丰富与驳杂。概而言之,他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以及文学。首先在哲学方面,柏格森、尼采与黑格尔的思想对他影响最大。1920年9月,他前往伦敦查阅资料时与亨利·柏格森结识。他特地在与其共进晚餐前阅读了后者的《笑》,虽然柏格森的研究让他失望,柏格森对笑的思考却成为他学习哲学的契机,“但是这个问题——笑被隐藏的意义——从那时起在我眼中就成了关键的问题(与高兴的、亲密的笑相联系,我立即感到我被它缠住了),它是我将不惜任何代价要解开的谜(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本身,将会解决一切)。柏格森的思想也就因此成了他进入哲学领域的敲门砖。虽然柏格森对笑的解释不能让他接受,但柏格森对意识的绵延、内在的生命体验以及时间性的强调深深地影响了他,使其把对人的主体的内在体验放在了理论的核心位置。
1922年,他阅读了尼采的《超善恶》,感叹尼采已经写出了自己的思想,从此他对尼采著作的阅读就再也没有停止过。而尼采的思想自此也逐渐渗入他的思想的每一个角落。1923年,他又结识了列奥·舍斯托夫,并在其指导下进一步阅读尼采、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著作。这其中,帕斯卡尔对巴塔耶的影响主要在他对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怀疑上,“在笛卡尔高扬理性,开创理性主义和科学的时代之时,帕斯卡尔敏锐地看出了理性的局限和科学的无能,强调了直觉、感情和本能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一方面克服笛卡尔的理性独断论,另一方面要建立笛卡尔哲学力所不及的关于人的哲学,并且将哲学和宗教联系起来,为基督教做辩护”。显然,巴塔耶虽然也对“直觉、感情和本能等非理性因素”青睐有加,却并未像帕斯卡尔那样为基督教辩护,而是将其摒弃。这也可看出对巴塔耶影响更深的是尼采。他与舍斯托夫一起将后者的《托尔斯泰与尼采学说中的善》翻译成法文。尼采对基督教道德的批评,对理性与科学的质疑,对希腊罗马思想的推崇,让他过往的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动摇,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而正是因为尼采的影响,巴塔耶继承了其反“犹太基督”的传统,而接受了“希腊罗马”传统。但他比尼采走得更远,因为他更多地从“希腊罗马”传统之前的原始社会汲取思想,形成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精神走向。尼采曾认为自己是一个重大奥秘的发现者,那就是把希腊思想理解为代表理性和节制的阿波罗与散发着挥霍气息的狄奥尼索斯的冲突及互补,特别是对后者的发现启发了巴塔耶的花费(dépence,也有人译为“耗费”)思想,“我是第一人,为理解那较为古老的,仍然丰盛甚至充溢而出的希腊本能,而认真看待那名为狄奥尼索斯的奇妙现象:这唯独从力的过剩出发才能得到解释”。这就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力的过剩”的现象,而从巴塔耶的理论的双重性可以看出尼采的这方面影响,诸如生产与花费、积蓄与耗尽,其背后就是尼采的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的对立与协调。阿波罗或生产赋予事物理性与秩序,而狄奥尼索斯或花费让人迷醉和越界。
当然,他在哲学学习上所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1934年起参加的由科耶夫组织的黑格尔研讨班,他在这个班上的同学日后大都成为法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如雷蒙·阿隆、拉康、梅洛庞蒂、艾瑞克·韦伊、雷蒙·格诺、罗杰·盖洛等。在科耶夫长达六个学年的讲座中,巴塔耶注册听讲了三次,而其他几次他也同样参加。虽然之前巴塔耶已经看过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等书,可科耶夫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读还是不可抗拒地吸引了他,使他得以将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改换成自己的至尊性概念的框架。
其次,是巴塔耶对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学习。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马赛尔·莫斯关于“礼物”的思想。1925年,巴塔耶就开始阅读莫斯的著作,并去听他的授课。正是受莫斯在《礼物》一书中研究的北美原始部落的“夸富宴”现象的启发,他得以在1933年发表了《花费的概念》,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他指出人类的消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了自我生存的需要所从事的生产性的消费活动;另一部分是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活动,这就是花费的概念。正是以此为基础,巴塔耶结合自己对马克思的研究,大胆颠倒了其关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资源或能量的消费而不是生产来考察人及社会存在的样式,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普遍经济学”。哈贝马斯则将巴塔耶这一思想的产生主要归于马克思的影响:
虽然哈贝马斯的这个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但也的确可以说明巴塔耶对马克思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当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给他提供了思考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参照物。列维斯特劳斯的《亲缘关系的基本结构》等书对于原始部落的婚姻及乱伦的讨论,以及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等也激发了巴塔耶对色情及越界问题的深入思考。此外,涂尔干等人的著作也为巴塔耶的相关思想提供了借鉴。
再次就是文学对巴塔耶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对于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文学对巴塔耶的影响更深。因为他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完整的作品就是小说,即1928年的《眼睛的故事》。虽然这部作品日后给巴塔耶带来了色情作家的盛名,但在当时却乏人问津,因为该书的情节怪诞不经,充满暴力与布勒东所说的大量的“污秽不堪的东西”,让人闻之色变。巴塔耶出版此书时用的是笔名。而实际上,这本书是巴塔耶在对其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的建议下写出来的,所以文学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还是一种进行自我治疗的手段。他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卡夫卡、萨德、普鲁斯特、海明威等众多作家的作品,也写下了《眼睛的故事》《天空之蓝》《爱华妲夫人》等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与诗歌等。其实,除了少量的文章外,他的大部分的著作都可称为散文。他的写作并不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与尼采的片段式、格言式的写作风格近似,在行文中他不时夹杂自己的抒情与感慨、沉思与断想,文风活泼生动。阿尔都塞的学生皮埃尔·马舍雷在研究他的那些随笔作品时称其为文学与哲学的一种混杂:
本文将要研究的巴塔耶的作品不属于叙事虚构的范畴,而是属于随笔体裁,与哲学思考非常接近,同时还保持了一种诗学的维度:在正面探讨基础理论问题,即唯物主义的问题时,这些文本否认过分的抽象和一概而论,并且始终与文学特有的关键点紧密相连,虽然这些关键点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叙事背景。巴塔耶的写作相比于其他任何写作,明显具有这种虚构与思辨之间的反复和交换。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妨碍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而且没有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阐发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作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各个发展阶段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作人类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缩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明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